編者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水利工程建設,形成了大量而豐富的水利風景資源,尤其是近20年來,水利部推動全國各地綜合利用水利設施和河湖水域及其岸線,大力建設發展水利風景區,成效顯著。數千個水利風景區像一顆顆璀璨絢麗的明珠,遍布神州大地,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一抹亮麗的風景,具有維護水工程、保障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弘揚水文化、促進綠色發展等重要功能,推動了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滿足了人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迫切需要。

  黃河寧,天下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歷史文化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期從黃河流域260多個水利風景區中選取幾家典型景區,展示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在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講好黃河故事等方面的喜人業績,為共和國70周年獻禮。

青海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利用水資源 做活水文章

  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位于青海省民和縣,依托黃河流經三川地區高峽出平湖的獨特風景,水域面積約10.1平方公里。景區有大禹治水、臨津古渡等歷史遺存,有朱家寺、鏵尖寺等藏傳佛教寺院,有黃河風情、三川杏雨等自然景觀,有納頓、土族婚禮等民俗文化,有積石峽水電站、中川水電站等水利工程。景區地理位置特殊,是黃河明珠旅游帶、環西寧旅游圈和甘肅蘭州旅游圈最佳銜接點和連接點。

  景區致力于向“全國一流水利風景區”方向發展,打造了以炳靈水電站庫區和禹王峽獨特地貌為依托的水岸一體觀光環線,以全國僅存的正常運行的水輪泵站為主體的青海大學校外實習基地,以土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特色餐飲、服飾和刺繡展廳。景區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采用當地村民參與并直接受益的造血式扶貧的模式,開園營業以來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在普及水知識、弘揚水文化的同時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景區發展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好青海省委“一優兩高”戰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打造西部一流水利風景區,保護好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的水生態環境,科學合理利用好水利資源,做好、做活水利風景區這篇富民文章。

甘肅赤金峽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治水用水樂水愛水”水文化內涵

  赤金峽水利風景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玉門市境內,景區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景區于2004年7月被水利部評為第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2007年11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被授予酒泉市“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十大文化產業園區和酒泉市“十二五”旅游發展十大骨干旅游景區,2013年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8年被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活動組委會和全域旅游景區聯盟評為“西北人氣旅游目的地”“西北人氣山水景區”“西北人氣生態景區”,2019年被共青團中央等21部委評為“2017—2018年度全國青年文明號”。

  多年來,赤金峽景區積極參加省內外各類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提煉了“治水、用水、樂水、愛水”的赤金峽水文化內涵,創作了《大美赤金峽》歌曲,編修了《金峽神韻》書籍。通過連續多年舉辦“沙浴節”“槐花節”“潑水節”“紅歌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活動以及舉辦疏勒河水文化節、徒步大賽、玉門市經貿洽談會、漂流文化節等系列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群眾共享“天然氧吧”,體驗漂流、沖關等無限樂趣,成為當地水利文化對外宣傳的名片,贏得了業界和社會公眾的高度認同。

寧夏沙湖水利風景區塞上奇沙 湖秀天下

  寧夏沙湖水利風景區距寧夏銀川40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濕地面積10平方公里。沙湖取黃河之水,納賀蘭山洪,匯周邊清泉溪流,連眾多湖泊濕地。

  “人水和諧”已經成為沙湖旅游發展的主旋律,天然的匯流和調節功能發揮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作用。湖面大面積的蘆葦凈化著水源,維護著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使沙湖成了魚的王國、鳥的天堂,成為國家首批5A級生態旅游區、中國王牌旅游景點、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游湖泊、中國旅游百強景區。

  景區從合理開發利用沙湖水土資源、促進水利旅游事業發展、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生態出發,以“人水和諧”的規劃建設理念,打造“塞上奇沙·湖秀天下”的水利風景區品牌,集生態體驗、水上休閑運動、水體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

  景區將保護濕地生態放在首位,確立了“全面保護景區自然環境,最大限度地恢復和發展生物資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造福”的宗旨,確立了“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兼顧”的長遠目標,堅持把保持沙湖自然特色的完整性和鮮明性放在首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夏沙湖水利風景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沙湖生態環境,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內蒙古三盛水利風景區傳承黃河文化 打造創意景區

  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位于黃河上游最大的“幾”字形的彎頭,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是依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閘”的三盛公水利樞紐建設的大型國家水利風景區。風景區以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基礎,以黃河文化為底蘊,以“低碳環保,生態和諧”為開發理念,以“傳承黃河水利文化,打造文化創意景區”為建設宗旨,形成了充分體現水利原真性、原創性和原生態的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目前,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作為河套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景區擁有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品牌。

  景區的一大亮點是對廢舊水利物資進行了大量的開發利用,使用樞紐工程廢舊物資建設景區,不但為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節省了大量開支,而且避免了人工材料對生態環境的二次污染。景區著力打造以“實景黃河”“全景黃河”“立景黃河”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大型黃河文化體驗景區;圍繞“黃河—水利—生命—文明—生態”的主線,布局和建設三大景區五個園區,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和傳承中華水文化,努力將風景區打造為“水清、岸綠、景美、人暢”的生態宜居地、黃河文化傳承地和低碳環保、生態和諧的示范區。

  三盛公水利風景區將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來抓,為助力地方美麗河湖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陜西鄭國渠水利風景區打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金名片

  鄭國渠水利風景區位于陜西省涇陽縣境內,是以古秦國鄭國渠水利文化遺址為基礎,依托涇水資源,傳承鄭國遺風,充分利用引涇工程、治水名人、渠址遺跡和自然景觀建成的國家水利風景區。鄭國渠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8日,鄭國渠申遺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鄭國渠水利風景區人文景觀涵蓋水文化、歷史文化和科普教育文化等。其中水文化遺產51處,主要是遺存戰國時代秦鄭國渠,漢代白公渠,唐代鄭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通濟渠、廣惠渠,清代龍洞渠等歷代引涇古渠口遺址、供排水、跨河橋,與引涇灌溉有關的古建筑、古遺跡、碑刻、雕像,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是我國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歷史科普教育文化主要有石匠墳、焦獲澤、明清碑亭、李儀祉紀念館。自然景觀有篩株洞、臥牛石、情人島、螃蟹坡、美人浴等10余處。

  鄭國渠水利風景區致力于打造優質水生態水環境,對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宣傳歷史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景區將繼續以水為媒,打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金名片。

山西汾河二庫水利風景區生態建設美山川富百姓

  汾河二庫水利風景區位于太原市西北30公里的汾河干流之上,是依托汾河二庫水利樞紐工程形成的水利風景區。

  汾河二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供水、發電、旅游、養殖等功能的大型水庫,1999年年底下閘蓄水后,在太原市汾河上形成了人工湖泊,水面曲折悠長,景色優美宜人,景區內林草覆蓋率90%,水質為Ⅲ級。

  汾河二庫水利風景區建設以來,成效明顯。景區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隨著旅游產業的逐步發展,帶動景區職工和附近村民收入的提高。村民嘗到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甜頭,開始自覺地保護環境,愛護生態。同時,景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在生態、水質、綠化、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景區環境得到改善。景區收入由2000年的20萬元提高到2018年的2000余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河南古柏渡南水北調穿黃水利風景區昔日黃沙遍地 今朝亮麗景區

  河南古柏渡南水北調穿黃水利風景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景區依托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而建,是國家4A級景區。

  2015年3月,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幾個月后,為了改變穿黃工程周邊環境,優化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建設者在穿黃工程入口的山坡上種了櫻花樹,每年3—4月,這里是一片櫻花的海洋,美不勝收。2016年,河南滎陽第一屆櫻花節暨南水北調穿黃風情游活動在此舉辦。景區的建設不但改善了景區的生態環境,還就近安排農民就業,實現當地脫貧。同年,古柏渡豐樂櫻花園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區內古柏渡豐樂大草原使用了先進的滴灌技術,昔日黃沙遍地的黃河灘區,如今已綠草如茵。

  今天的古柏渡南水北調穿黃水利風景區,以“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為發展理念,總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已投資近10億元,年接待游客180萬人次,安排農民就業1000多人,實現了周邊村民整體脫貧。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古柏渡南水北調穿黃水利風景區建設者和創業者將加快落實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彰顯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的魅力。

山東黃河口水利風景區黃河入海處 風景綿延地

  黃河口水利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入海口,依托黃河標準化堤防而建。景區以黃河標準化堤防和入海流路特有的宏大景觀為主線,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充分發揮黃河三角洲大開發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黃河從這里入海”的宣傳品牌,目前已形成“一帶六區”的建設格局,發展勢頭良好。

  2016年以來,景區申報建設了墾利黃河法治文化基地,該基地以突顯“開放性、包容性、受眾廣泛性”為原則,秉承實現黃河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機融合的設計理念,旨在激發參觀者了解黃河、熱愛黃河、保護黃河、依法開發黃河的熱情和自覺。基地內設立了“目盡尺幅覽黃河”“多姿多彩知黃河”等20個基礎板塊,還加入了法治文化基地標識、法治長廊等特色法治文化景觀設施。

  黃河口水利風景區將以更加時尚、更加迷人的風采展現在人們面前,將成為展示黃河三角洲獨特魅力的生態旅游休閑勝地。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9年10月25日


2019-11-06

?人民日報:水沙調控體系初步建立,減少黃河泥沙淤積 大河萬里浪淘沙(大江大河·黃河②)

中國水利報:禮贊中國水利70年 水美中國 景惠民生 水利風景區扮靚母親河——黃河流域水利風景區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實踐

添加時間:

?人民日報海外版:為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提供堅實屏障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實現大江截流
欧美一流高清黄片免费看|夜夜夜夜曰天天天天拍|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91亚洲精品福利